神秀(公元606~706)唐代高僧,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,北宗禪創(chuàng)始人。俗姓李,汴州尉氏(今尉氏縣張市鎮(zhèn)沙門村)人。少習(xí)經(jīng)史,博學(xué)多聞。年輕時博覽群書,隋朝末年出家當和尚。后來碰上蘄州雙峰山東山寺和尚弘忍,以每天定時靜坐、排除一切雜念、使得心神恬靜自在的“坐禪”為修行功課,就贊嘆佩服說:“這才真正是我的師父。”于是就去侍奉弘忍,專門用打柴挑水來自己磨煉自己,來學(xué)弘忍的佛法。他對人說:“吾度人多矣,至于懸解圓照,無先汝者?!比虛穹ㄋ脮r,秀作偈語:“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試,勿使惹塵埃?!北硎舅麑Ψ鸾痰睦斫?。未得到弘忍贊許。當時秀的同學(xué)慧能也作一偈:“
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無臺,原來無一物,何處著塵埃。”表示不同意秀的理解。弘忍于上元二年(675年)卒,秀就在江陵當陽山居住,四方佛徒聽說,紛紛前往朝拜。神秀道譽芳香,普蒙熏灼。
則天太后聞之,詔神秀赴京都,用轎抬著他上殿,并親自對他行跪拜禮。道場設(shè)在宮內(nèi),供施優(yōu)豐,經(jīng)常向他詢問道法,敕封于昔住山,置度門寺,以彰其德。當時王公貴族、京城讀書人和老百姓爭著去行跪拜禮,望塵拜伏,日有萬計。到中宗孝和帝即位,對他更加崇重。中書令張說曾經(jīng)問法,執(zhí)行弟子禮,回去對人說:“禪師身長八尺,龐目秀眉,威德巍巍,王霸之器也。”
當初,神秀與慧能德行相等,彼此切磋經(jīng)法,互相交流,毫不保守。神秀進京后,曾奏天后,請追能赴京都,能堅決推辭。秀又寫信給能,述說帝意征之,能終不起程。他對使者說:“吾形不揚,北方之人見斯短陋,或不重法。又先師記吾以嶺南有緣,且不可違也?!苯K于沒有超過大庚嶺而終。天下散傳其道,謂秀宗為北,能宗為南。南北二宗,名從此起。
神龍二年(706年)神秀卒,士庶皆來送葬,詔賜謚曰大通禪師。又于相王舊邸造報恩寺,岐王范燕國公張說、徵士盧鴻各為其碑文、服師喪者,名士達官不可勝紀。弟子普寂、義福為朝野所重,都是繼承神秀的道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