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麥紋枯病是我市小麥主要病害,主要發(fā)生在小麥基部葉鞘及莖稈,小麥病株因輸導組織受損而導致穗粒數(shù)減少,嚴重時造成倒伏或形成白穗。如防治不力,一般減產10%~20%,重則可減產30%~50%。 市植保站副站長聶合鄉(xiāng)說,目前,小麥紋枯病已在我市各縣郊普遍發(fā)生。據(jù)調查顯示,我市小麥紋枯病病田率73.6%,發(fā)生面積105.3萬畝。由于目前小麥植株較小,地表覆蓋度低,藥液易直接噴灑至小麥莖基部,易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,是防治的有利時期。因此,建議廣大農民及早動手,抓緊時間進行防治,控制小麥紋枯病的發(fā)展,減輕其危害。 他建議,小麥紋枯病的防治每畝用12.5%的禾果利15克~20克,或15%的粉銹寧100克,或20%的井崗霉素25克~50克加水40公斤~60公斤進行噴霧,并可以兼防苗期白粉病。 |